看了大里仁愛醫院的楊姓阿媽開盲腸刀事件頗有感觸:此案雖尚在爆料階段,但風雨欲來……故先在此小小告訴大家醫界和法院實務的觀念差異。
醫生會覺得:已告知有百分之一不是盲腸炎的機率啊!所以就算發生,也在預期範圍;但是,對方的律師和檢察官,法官一般會認為:失敗率"只有「百分之一」很低,還發生,可能有疏失!二者的看法、角度可謂天差地遠!
因此面對這種官司,要以法院的邏輯去思考,準備相關醫學文獻、教科書或案例,讓法官明白:這種結果,機率是正常狀態,並非只有系爭本件是這樣;如此,法院比較會理解:哦,這是常態,才會不覺有疏失。
所以,真的最好先轉化為法界的語言與思維,增加法官深入了解的機會,不要只是批評法官,檢察官恐龍!
Mj Tsai 除了轉院外,一位前輩說:「常把死掛嘴邊,保平安」
2011年12月18日 11:07
陳邁可 to:王X晞 , 法官會說:明知失敗率這麼高,還開刀 => 有罪
2011年12月18日 12:58
李紹榕 每次看到醫糾新聞,腦中總會浮現今周刊裡那個藍綠恐龍相爭、不管歐債風暴隕石的Kuso漫畫;何時我們才能化解法界及醫界兩隻恐龍的思維,一起面對即將崩毀的台灣現實??
Su Kyotokyo 連醫,法對談... 都覺得很難有交集!!
2011年12月12日 22:39
陳X如 對糾紛類醫療新聞真的超反感
2011年12月12日 22:43
Debbie Ni 此篇文章主要是突顯法界和醫界思維的差異!大家可參考參考!
2011年12月12日 23:43
YuHsiang Lin 就讓他崩,你怕嗎?
2011年12月13日 0:04
李紹榕 我希望在世界末日前大家還能狂歡一下,而不是現今的兩敗俱傷
2011年12月13日 0:24
Hsiang-Jen Ku 推醫病狂歡大Party~~~
2011年12月13日 0:47
施X榮 這是診斷與結果不符,還是無中生有或與醫療常規嚴重偏離的錯誤診斷 ? 整個事件應該從是否有應注意、能注意而沒注意的過失,醫師是否盡了防止結果發生的努力,以及是否造成過度的傷害來看。要考慮的事項太多,時間夠不夠,情況是否相對緊急等...
2011年12月13日 1:20
Debbie Ni 施兄說的甚是!考慮很周詳!因此,我想此文只是講出醫與法二者想法不同的一個例子而已。如果是以整個醫療案件醫生的處理過程有無問題來檢視,要討論的焦點不同。
2011年12月13日 7:34
相關連結:
醫誤判盲腸炎 害嬤白挨刀
家屬怨「別人肚子切不完」
醫:憂敗血症搶救
2011年 12月12日
【曾雪蒨╱台中報導】台中市一名八旬楊姓老婦,上月底腹痛到大里仁愛醫院就醫,醫師初步診斷是盲腸炎,家屬雖表示印象中老太太四十年前就割掉盲腸,由於難以證實,醫師認為「百分之九十九是盲腸炎」而動刀,剖開老婦肚子才發現「盲腸果然不見了」,老婦白挨一刀,留下十餘公分疤痕,家屬將向衛生局投訴討公道。
台中醫院微創中心主任蔡金宏指出,一般盲腸炎與大腸的盲腸憩室炎,都是右下腹部腹膜刺激的疼痛,症狀幾乎一模一樣,多只能靠內視鏡或開刀進行鑑別診斷,避免因誤診併發腹膜炎造成遺憾。
楊老太太的孫女楊小姐向《蘋果》投訴,她的祖母楊鄭杏芬今年八十三歲,上月二十六日肚子痛,轉到大里仁愛醫院急診,醫師為祖母抽血,發現白血球飆高,且X光片顯示右下腹部有陰影,醫師研判「百分之九十九是盲腸炎」,主張開刀治療。
楊老太太的孫女楊小姐向《蘋果》投訴,她的祖母楊鄭杏芬今年八十三歲,上月二十六日肚子痛,轉到大里仁愛醫院急診,醫師為祖母抽血,發現白血球飆高,且X光片顯示右下腹部有陰影,醫師研判「百分之九十九是盲腸炎」,主張開刀治療。
家屬提醒已割盲腸
楊小姐說,家人立刻提醒醫師,祖母說過約四十年前動過盲腸手術,但醫師以「病歷久遠無法證實」,執意開刀,動刀後才發現祖母沒有盲腸、而是罹患憩室炎,但腹部已留下超過十公分長的傷口,家屬對於年逾八十歲的祖母明明打抗生素治療即可,卻白挨一刀,感到非常不滿。
盼「拋棄專業傲慢」
楊小姐強調,醫師信誓旦旦說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盲腸炎」,害祖母白挨一刀,根本是「別人的肚子切不完」,祖母手術後相當虛弱,現在只能吃流體食物,家人十分擔心,她要求院方「拋棄專業的傲慢,給祖母一個誠心的道歉」。
仁愛醫院大里院區公關鮑慶彰說,當時家屬表示「好像曾切除盲腸」,並不確定,加上老婦白血球過高瀕敗血症,擔心其他併發症才開刀,「一切都以病人安全為考量。」
仁愛醫院大里院區公關鮑慶彰說,當時家屬表示「好像曾切除盲腸」,並不確定,加上老婦白血球過高瀕敗血症,擔心其他併發症才開刀,「一切都以病人安全為考量。」
與憩室炎症狀一樣
醫界指出,由於盲腸炎與憩室炎症狀幾乎一樣,多靠內視鏡或開刀確斷;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也認為,盲腸炎看似小病,但確診有一定難度,尤其年紀大、心臟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手術的風險性更高,醫師擔心併發症開急刀,目的是想搶救生命,但對年紀較大、不易確診的患者,可多費心傾聽家屬傳遞的訊息、多做檢查,就可避免誤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